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

一介不取

聽成語故事

一介不取
孟子名軻,字子輿,戰國中期鄒國人。三歲時喪父,與母親相依為命。孟母非常疼愛他,曾經為了替兒子找一個合適的讀書環境而三次搬家,最後搬到學堂附近。孟子稍大一點,變得十分貪玩,孟母便剪斷織機上的麻布,以此勸誡孟子勤奮讀書,否則將會像那塊半成品的麻布,變成無價值的廢物。孟子牢記母親的教誨立志成材。孟子長大後,拜在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下。學成以後便周遊列國,宣揚他的「仁政」思想。老年後在家鄉興辦學校,廣收門徒,著有《孟子》一書。本文中提到:有一次,弟子萬章問孟子說:「我聽說伊尹以廚藝來求得湯任用他,有這樣的事嗎?」孟子說:「不是這樣的。伊尹在莘國的郊野刻苦耕種,並且奉行堯舜的道理。如果不合堯舜的正道公義,就是把全天下當俸祿送給他,他也會不屑一顧。縱使眼前有四千匹馬送他,他也不會看一眼。只要是不合正道公義,即使一支微不足道的小草,他也不會隨便拿給別人或拿別人的。」

「一介不取」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,用來比喻人的操守非常清廉。

一介不取

一介不取

說明:

一介不取:介,通「芥」,小草,引申微小之物;形容絲毫不取,非常廉潔。

例句:

他為官清廉,「一介不取」,深受人民愛戴。